站长之家用户 - 传媒 2024-06-03 11:47

虹软高通携手引领智驾科技 突破的软硬一体化创新

2024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在无锡隆重举办,高通携手百余家汽车及相关产业领军企业汇聚一堂,共绘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蓝图。虹软携多款前沿科技与车载AI应用亮相峰会,助力高通全景式呈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虹软副总裁陈涛出席峰会并发表“AI视觉技术-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创新及应用”主题演讲。

图片11.png

视觉AI推动汽车智能创新:

视觉感知、视觉增强、AIGC视觉生成

得益于成本效益高、获取的信息量更丰富、创新与应用潜能强等诸多优势,以摄像头为主导的视觉方案逐步在智能驾驶行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此次峰会上,虹软副总裁陈涛从视觉感知、视觉增强、AIGC视觉生成三个维度深入阐述了虹软视觉AI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创新及应用前景,并重点展示了虹软在工程化方面一站式的全面支撑创新及量产落地能力。

图片12.png

虹软副总裁陈涛作主题演讲

视觉感知维度,陈涛演示了虹软在自动泊车辅助(APA)、手势交互、智能车灯与智能雨刷等场景应用上的创新进展。如车位检测技术方面,虹软基于纯视觉技术研发的车位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包括垂直车位、水平车位、斜列车位、砖线车位、立体车位和弧形车位在内的多种不同类型车位。该系统具备强大的障碍物检测能力,可感知包括立柱、三角锥、限位器、禁停牌、地锁、栏杆、减速带等在内的数十种场景类别的静态和动态目标。

图片13.png

虹软APA自动泊车辅助

感知环境只是首先步,获得感知数据并非就等同于获得有效数据。在雨天、雾天、快速行驶等场景下,摄像头很难捕捉到清晰的影像,难以提取到关键信息,为车辆行驶带来风险。针对这一痛点,虹软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结合自身在影像增强上的技术优势,研发了全栈的视觉影像增强解决方案。这些自研方案不仅提升了图像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清晰度,还通过超分辨率、防抖、HDR等技术处理,实现了对关键驾驶信息的实时增强。无论在雨天、夜晚还是其他低能见度环境下,虹软影像增强解决方案都能显著改善驾驶员的视野,提高行车安全性、升级驾驶体验。

此外,陈涛还分享了虹软AIGC视觉生成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上的应用落地与行业前景。一方面,AIGC技术具备影像视频生成的能力,可模拟生成不同天气条件、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场景的视频内容,为智能驾驶提供更丰富、强大的视觉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它还为车载影像拍摄和社交分享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更多应用可能。

虹软展台炫酷黑科技集结:

涵盖舱内、舱外全场景视觉感知

作为高通的重要生态合作伙伴,虹软一直以来与高通在硬件与软件上紧密协作,为产业打造相当竞争力的产品。此次峰会上,虹软同时带来了基于高通座舱以及智驾系列芯片平台的创新车载视觉解决方案。

例如,虹软基于高通8155、8295等座舱芯片平台,不仅演示了当前已广泛应用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乘客监控系统(OMS)、视觉互动系统(Interact)、生物认证(Authenticate)等智能座舱视觉解决方案,还展示了相当行业竞争力的舱泊一体化视觉解决方案,在8155、8295座舱平台上实现了自动泊车辅助(APA)等功能。

此外,虹软基于高通8650和8620等智驾平台,推出了系列舱外智能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先进的环境感知系统和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够满足L2+级别的智能驾驶需求。

微信图片_20240603111400.png

虹软ADAS高档驾驶辅助

虹软展台前,直观的场景演示、有趣的AI视觉交互和专业产品解说吸引了众多行业嘉宾驻足观看并亲自体验。

图片15.png

专业的观众则更多关注于自动紧急刹车(AEB)、车道居中保持(LCC)、自适应巡航(ACC)、指令变道(ILC)、导航辅助驾驶(NOA)等重要功能的落地效果,纷纷向现场解说人员了解更多产品细节。

图片16.png

一个好的落地方案是算法与硬件平台的有机结合,它可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能效和可靠性,同时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当前,虹软基于高通骁龙系列车载平台,构建了全栈的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得益于多年的紧密合作,虹软对高通平台有着深入的理解,对算力资源有着极有效的发挥和应用,掌握了异构计算全链路全局的实际工程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影像系统架构设计经验。这些优势使虹软能够提供有效、稳定且功能强大的全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通过软硬件的协同优化,虹软将继续携手全球汽车产业生态合作伙伴,不断加速智能驾驶技术与驾乘体验的升级迭代,推动行业加速向智能化迈进。

相关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