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 - 业界 2025-01-14 09:38

爆火的AI陪伴玩具,到底行不行?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定焦One(dingjiaoone),作者:李学研,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套壳还是创新?

当电影《泰迪熊》成为现实,一只只会说话、能互动,甚至可以感知主人情绪的毛绒玩具,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玩具,成为大人和小孩的新宠。

近年来,AI成为各行各业最新的“流量密码”,品牌们纷纷为自家产品贴上AI标签,以换取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关注度。

玩具行业也不例外,众多企业纷纷布局AI陪伴玩具领域,不仅包括传统的玩具制造商(奥飞娱乐、实丰文化等),还有科技企业(字节跳动、特斯拉、FoloToy等)。它们在产品开发、IP积累、自研大模型等方面各具优势,并陆续推出了新品。

从日本机器人企业GROOVE X的家庭陪伴机器人LOVOT,到初创企业跃然创新(Haivivi)的AIGC玩具挂件BubblePal,再到卡西欧与Vanguard Industries合作开发的AI宠物Moflin,字节跳动基于豆包大模型打造的AI陪伴玩偶显眼包、特斯拉的机器人玩具Tesla Bot Action Figure......

这些形态各异的AI陪伴玩具一经推出,就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绩。官方售价449元的BubblePal,开售首月GMV突破400万;特斯拉的Tesla Bot Action Figure官方售价40美元,在官方商店上线不到24小时就被抢购一空,二手市场价格甚至飙升至1300美元。

这样的爆款效应让大众逐渐意识到,相比起手机、电脑、耳机、手表等传统硬件,看似不起眼的玩具或许才是AI to C赛道中最具潜力的方向。

参考共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全球AI玩具市场预计将从2022年的约87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51.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市场广阔,入局的竞争者也在不断增加。尽管市场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在AI赛道折戟的前辈实在太多,让人很难不产生怀疑:AI陪伴玩具真的能成功吗?

AI陪伴玩具有哪些?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产品入手。为此,「定焦One」梳理了目前入局AI玩具的公司以及它们产品的主要信息:

图片

注:仅统计主要公司情况

目前市面上AI陪伴玩具种类较多,叫法不一。从产品形态来看,主流AI陪伴玩具主要包括“玩偶/毛绒玩具”、“智能硬件”、“机器人”三个方向,分别长这样:

图片

毛绒玩具形式的Moflin

图源 / Vanguard Industries

图片

硬件形式的BubblePal(注意,是挂件,而不是小熊) 图源 / 跃然创新

图片

机器人形式的Tesla Bot Action Figure

图源 / 特斯拉商城

尽管三类产品的最终形态有所差异,但核心功能基本一致,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简单来讲,AI陪伴玩具希望通过拟人、拟动物,以及拟IP的方式,与用户进行视/听/触多维度交互。

价格方面,不同产品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从10元就能入手的AI智能硬件,到3万元的AI机器人,中间涉及了许多因素,除了产品技术成本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玩具行业本身就存在因IP受欢迎程度产生溢价的传统,这导致AI陪伴玩具的定价也是天差地别,功能与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

而按照功能,AI陪伴玩具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路线。

第一种主打娱乐,产品通过视觉、声音传感器和AI技术,能够识别人类动作、情绪并长期学习作出反应,其主要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娱乐和陪伴等情绪价值。

比如卡西欧与日本初创企业Vanguard Industries合作开发的AI宠物Moflin、萌友智能发布的AI机器宠物Ropet、跃然创新的AIGC玩具挂件BubblePal等。它们能聊天,与主人交流后能以多种方式改变自己的情绪,包括愤怒、悲伤、快乐,并像真实的生物一样做出反应。

娱乐类产品也是目前最出圈的AI陪伴玩具,尤其对于本就拥有高知名度IP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第二种是教育方向,在互动的基础上加入语言、数学、编程等知识,通过结合语音、图像和触觉反馈,增强孩子的学习体验,提高知识吸收效率。

火火兔推出的AI早教机器人,以及实丰文化的AI魔法星就是走的这个方向,这类产品普遍支持面向家庭提供AI故事共创、定制爸爸妈妈的声音讲故事、AI全场景问答和连续对话等功能。

第三种是健康方向,这里的健康不仅限于运动激励和步数、睡眠等健康数据的检测,还有面向自闭症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陪伴关怀。相比起前面两种方向AI陪伴玩具的普适性,健康类产品是更小众的细分赛道,但AI陪伴玩具对特殊群体的重要性同样重要。

早在2018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就研发了一款可以做出表情的陪伴机器人,用于解决自闭症患儿表情识别困难的难题。无独有偶,软银公司生产的人形机器人NAO通过改变眼睛的颜色、四肢的动作和声音的音调传达不同的情绪,也可以实现教自闭症患儿如何识别恐惧、悲伤或快乐的目的。

综合来看,第一种和第二种是目前AI陪伴玩具的主流,娱乐类产品面向全年龄段用户,而教育类产品则聚焦儿童群体,或许是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往往会在教育类产品也加入娱乐陪伴的功能。第三种产品目前则稍有遇冷。

套壳还是创新?

在AI陪伴玩具火起来之前,无数企业已经在手机、智能手表、电视、眼镜、智能音箱、学习机等一系列硬件上进行了AI化改造。它们支持的AI功能大同小异,除了针对硬件形态进行了画质、音质等方面的调整优化外,自然对话、AI生成等功能几乎是每个AI硬件的标配,用户很难感受到独特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是,大多数AI硬件的原理,其实就是在各种形态的硬件上搭载软件,通过API的调用方式接入大模型,实现与用户互动。有些企业的大模型是靠自研,有些则是采用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技术。

AI陪伴玩具也是如此,如果将一款AI陪伴玩具拆开,其硬件部分通常包括芯片、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电池等;软件部分则涵盖有语音识别技术、AI大模型等。相比起传统玩具,AI陪伴玩具的灵魂就是那块小小的机芯。借助机芯,AI陪伴玩具就能调用TTS(文本转语音)技术实现高度拟人化,不仅能够流畅地将文本转为语音,还能模仿人类语音的细微变化,使互动更加自然、亲切。

从技术上来说,AI陪伴玩具走的路线也不太相同。

有一类是玩具公司接入第三方大模型,特别是已有知名IP的公司。例如,奥飞娱乐的喜羊羊超能铃铛娃娃,结合了“喜羊羊”形象和小冰大语言模型,提供AI智慧畅聊;火火兔的AI早教学习机搭载科大讯飞AI大模型。

另一类是没有IP,只提供硬件,“复活”旧玩具。例如,跃然创新的BubblePal是一颗泡泡球挂件,将它佩戴在普通玩偶身上,就能化身为AI陪伴玩具。用户可以自由创建角色,或是选择BubblePal提供的艾莎公主、乐迪等经典角色,与之对话。

还有一类是既卖成品玩具,还卖“AI机芯”。例如初创公司FoloToy,团队自研AI硬件和算法,除直接售卖AI火火兔、AI仙人掌等成品玩具外,还卖“AI机芯”,可以把套件装入任何普通玩具里。

其实,仅从实现效果来看,这类玩具与搭载大模型的智能音箱等设备在功能和底层技术上较为相似,但为什么AI陪伴玩具会火?

相比起其他AI硬件,AI陪伴玩具的优势在于载体。玩偶、宠物和知名IP的载体形式使得其互动体验和反馈在感官上明显优于冷冰冰的机器,尤其在儿童群体中,这种优势更为突出。

“5岁的乐乐在生日当天收到了小姨给他买的奶龙AI玩偶,从那以后,他吃饭睡觉都要带上,也不像往常一样缠着我们。”程女士向「定焦One」介绍AI玩具带来的改变,表情显得有些复杂,她说到:“AI玩具确实替家长分担了一部分陪伴,但也会担心孩子因为玩具淡化了亲子关系。”

事实上,家长对AI陪伴玩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教育、安全、互动、增强亲子关系几个方面,目前主流产品主要围绕以上方面进行迭代优化。而对于成年人和适老人群来说,对AI陪伴玩具的期待还包括更为复杂的情感支持。

以“科技春晚”CES2025展会上亮相的AI机器宠物Ropet为例,官方介绍其能最大程度模拟一个真正的生命体,有体温,也会有饥饿等反应,互动过程中会识别用户情绪并作出相应反应,还会随着互动程度的加深,不断提升亲密度和成长值,学习主人的面部表情和习惯。

图片

AI机器宠物Ropet 图源 / 萌友智能

这一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垂直领域的小模型训练,支持更加复杂的多模态感知。

跃然创新高管也曾对媒体介绍,BubblePal产品开启对话时,主要通过两层模型,分别是底层的通用大模型+垂直小模型的结构。其主要合作方包括MiniMax、豆包、智谱。

一位消费者表示,AI陪伴玩具只有在智能化和个性化方面足够出色,才能真正吸引他们购买。而这一点,也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百亿赛道下的突破和挑战

行业目前对AI陪伴玩具普遍持乐观状态,不管是2023年市场规模高达1830亿美元的全球玩具市场,还是谷子经济下毛绒玩具需求向全年龄段扩散的趋势,都让人无法忽视这个预测市场规模百亿起步的新赛道。

蛋糕足够大,不代表所有人都能吃饱,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壁垒。

在技术方面,前文提到,AI陪伴玩具的核心是“机芯”,也就是背后调用的大模型。当赛道变得拥挤,企业之间的竞争必将围绕大模型展开。无论选择自研还是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大模型,企业都需要进行垂直领域的训练,让大模型与选定的硬件载体磨合,实现更好的效果。伴随着硬件大小、形态等方面的变化,AI陪伴玩具大概率会涉及到纯端侧、纯云侧,甚至是混合大模型方案的选择,如何平衡算力、成本多方面因素将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这个过程需要大量且优质的数据积累,在AI陪伴玩具领域,优质数据包括高质量的对话、情绪、表情、肢体语言和语义理解等。这些数据需要专业团队进行筛选、清洗和标注,背后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也决定了产品的差异化表现。

其次,用户体验的关键在于玩具是否能真正理解和回应用户情感。多模态情绪能力和记忆架构是关键,前者影响玩具对用户情绪的识别,后者则是让玩具能够记住用户的偏好,真正成为用户“朋友”的因素。

另外,如何在交互过程中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也是一大技术难题。大模型在生成内容时可能出现“幻觉”(即生成与事实不符的信息),这种情况可能对用户尤其是儿童产生误导。

在商业模式方面,目前AI陪伴玩具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搭载的AI方案。尽管产品售价远超传统玩具,但长期向大模型厂商支付调用费仍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开支。

对此,有企业面向C端市场制定了订阅服务模式,即用户免费使用一定年限,后续使用需要支付订阅费,否则产品将无法继续使用。比如,FoloToy和跃然创新的订阅费为99元一年。这种模式显然会对用户形成一定的冲击,毕竟此前几乎没有玩具采用这种按年付费的模式。

对于B端市场,模式更为清晰。企业可以将成熟的AI解决方案出售给其他玩具公司。但这可能会面临间接为自己制造竞争对手的问题。

除了技术和商业模式,AI陪伴玩具还要注意隐私保护的问题。用户在与玩具互动的过程中,语音、表情、爱好甚至是居住环境等都可能被收集和处理。这为产品优化提供了可能性,但也引发了对数据滥用的担忧。

总的来看,AI陪伴玩具的核心始终是协助用户应对现实中的困难,而不是让人沉溺于虚拟世界或逃避现实,这与传统的AI陪伴软件、游戏有着本质区别。

旧瓶装新酒,或许能带来惊喜。如何在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这一赛道的未来赢家。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