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是推进城市精细治理、实现高品质生活、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圳是国内较早开展城市设计探索的城市,尤其是近年来积极统筹蓝绿资源与城市空间,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营造了山海城交融的生活家园、人文与自然野趣相伴的户外乐园。
“山海连城”是深规院在生态文明时代下,对于深圳进行全域全要素高品质营造的创新探索,旨在实现“山、海、城、园”有机融合,让城市生活开门入园、推窗见绿,畅享自然野趣。
“山海连城”城市自然之美:连生态、连生活、连生趣,实现美美与共
一半山水一半城,一面是野趣横生的自然,一面是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在深圳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了山、海、林、田、河、草、湿等全自然要素,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都极为罕见。
山海连城行动以规划先行、前瞻布局,深规院全局性谋划了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魅力骨架,以融合为目标,以连接为手段,通过连生态、连生活、连生趣,将森林、海洋、湿地、河流等生境连为一体,让山海自然本底形成更加完整连续的生态网络,构建连山、通海、串园、入城的自然生态与游憩系统,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山海城关系,让山海林田湖草湿城成为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基于连生态的基本原则,山海连城行动构建了山脊与海岸-主干廊道-次级廊道-自然城径的四级生态网络,有机连接孤立生态斑块和绿地,复育完整、连贯的全域山海城生境系统。其中一脊山脊翠脉是横贯深圳中部、连绵百公里的绿色山脉,汇聚了深圳最有代表性自然地貌,是容纳近万种野生动植物栖居的生态家园。规划系统识别了山脊翠脉上的梅林山-银湖山重要生态断点,打造生态廊桥将两山缝合修复,让深圳的“一脊”——山脊翠脉的断点连通起来。桥上除了提供人行通道外,还特别为野生动物营造微地貌,设计安全通道。建成后既能为市民亲近自然带来更多便利,又促进动物迁徙、觅食,达到生态修复的作用。
为贯彻生态复育优先、原真性、亲自然、轻建设、低扰动等原则,保障一以贯之的山海连城高质量实施品质,山海连城总设计师团队制定了统一的规划设计导则,更准确地传导山海连城规划思路与建设要求。针对生态廊桥的连通,提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物种评估等工作要求,从野生动物体验感出发,鼓励搭建“诱导生境”,提供满足觅食、栖息、躲避、筑巢等关键需求,促进动物物种的活动与迁徙。
一座生态廊桥一头连着自然,一头连着烟火,落脚一个“连”字,体现出深圳山海连城计划的关键精髓——连生态、连生活、连生产、连生趣。
“山海连城”城市人文之美:推进精细质量,提升品质生活
深圳高密度的空间底盘上,集聚了1800万人。山海连城贯穿东西山脉的千公里郊野径、沿海岸连续骑行的百公里自行车道、丰富多彩的亲水生活、非生态敏感区的山顶看台及缆车、家门口的大尺度自然休闲带等,创造深圳的极 致亲自然生活全景,吸引世界 级人才。
如果说“一脊”连接着自然与烟火,那么打造“一带”即1条滨海蓝带,重塑水际线,将贯穿200公里滨海骑行道,让每个来到深圳的人都能全面感受海洋中心城市滨海风情。全线西起茅洲河河口的海洋新城,东至坝光,串接连通西部的西湾、前海湾、深圳湾、福田红树林海岸,中部深圳河等河岸,以及东部的大小梅沙、下沙-大澳湾、南澳、东西涌、新大-鹿嘴、较场尾等海岸,满足日常休闲骑行。
在这条滨海蓝带上,还将高标准建造专门的人行道、慢跑道、骑行道,平均每公里设置一处特色主题,配套建设儿童游乐园、红树林观景台等。建成后将有效打通西部滨海蓝带慢行、骑行断点,慢行系统从西湾红树林公园直达滨海文化公园,进一步连通至包括前海石公园在内的前海公园群,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休闲场所,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随着“山海连城”计划各项工作推荐,深规院将持续助力深圳营造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全域亲自然公共游憩网络,将城市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美好融合,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海连城 绿美深圳”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