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 - 业界 2024-06-28 13:38

144小时免签,带火海外旅游博主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作者:光也,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古有睁眼看世界,今有睁眼看中国。

自去年11月,我国开始了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the72/144-hour visa-free transit policy)至今,该政策的适用范围已扩大至54个国家。

144小时免签政策背景下,来中外国人显著提升。西安的唐乐宫餐厅,已被外国人“攻陷”。来自上海海关的数据,今年1-3月,上海的进境外籍旅客达到118.5万人次,同比增长6.9倍。

海内外内容平台上,各种有关中国旅游相关视频更是成了“流量密码”,狠狠输出了波文化自信。

这次,轮到老外当特种兵了。

免签的外国人,玩转流量密码

中国CITY不CITY啊?

最近,短视频平台上,外国博主@保保熊 凭借着魔性的“CITY不CITY”走红。“长城一点都不CITY啊”“喝茶好CITY啊”“大自然不CITY”……让网友直呼魔性。

image.png

图源抖音

@保保熊 并非最近唯一在互联网上走红的外国网红,随着外国人来华免签的放开,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中国旅游,China Travel也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流量密码。

在TikTok和Youtube上,大量博主以“144小时过境免签中国”为主题,拍摄自己的中国旅游Vlog,流量喜人。

@Oliver Dadema 是一名YouTuber,当前共有7720位订阅者,早期其在其他国家旅游的视频大多在几千的播放量,而近期在中国旅行的几期视频,播放量都已经达到了上万次观看,涨粉迅速。

无独有偶,德国小哥@Ken Abroad 一期来到上海的视频,达到了81万播放量,成为他截至目前,播放量第二的内容。

更有甚者,来中国旅游不仅向外国人种草,还开始向中国人种草。

美国夫妇@Sammy and Tommy 在导游的引领下,品尝了北京火锅、二锅头、老北京酸奶、糯米酒、驴肉火烧、煎饼、鸡翅……

这让网友纷纷惊讶:“不是,我都找不到这么多私家菜馆?”“没想到我会被老外种草中国餐馆。”……

在泼天的流量下,这宣传中国的重任,终究是由外国人扛起了。

据观察,这类外国博主内容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对于中国的认知和来中国后的感受相反。抱着“探险”的心,没想到“你们中国人吃这么好?”

@Ken Abroad下车上海后,首先对于街道的卫生环境进行了肯定,在看到高空美景后更是被当场征服,表示中国和自己想得太不一样了。

来自日本的社恐小哥@osada,来中国前谷歌后,非常不安,旅程前做了很多功课,更是被B站网友冠以“不安仙人”。

除了对于环境安全的感叹,外国人来中国视频中最常提到的,就是高铁的速度以及当地的美食。一个煎饼果子都能被说成“吃过最好吃的东西”。

在反差感和好奇心下,外国人China Travel的视频,拍一个,火一个,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密码”。

来中旅游,早成热点

互联网上,来中旅游的内容成为流量密码这件事儿不是一天两天了。

中文互联网中,体验中国文化、旅游的外国博主比比皆是。近期走红的韩国留学生、空耳大师@基本祐利 ;早期走红的外国博主@郭杰瑞 ;以及探店视频走红的伊拉克博主@老王在中国 。

YouTube、TikTok上,也有许多宣传中国文化的内容,例如早期的@李子柒 ,以及Youtuber@Little Chinese Everywhere ,印度旅游博主@Travel with AK ……

@Little Chinese Everywhere 在2023年前后开始拍摄中国相关旅游内容,其中介绍客家土楼一期内容,获得百万点击。

image.png

图源Youtube

而Anaskhaaan 在2023年开始就在Youtube上发布自己中国旅行的视频,共发布了10余个中国旅行视频,还在视频中体验了中国高铁速度,多个视频点击量达到百万。

在他有关高铁的视频下,吸引了不少印度网友的评论:“印度应该建立自己的技术”“多么优秀的互通系统啊”……

不难看出,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下,随着中国内容传播,越来越多人看到真实的中国。

而我们也在积极传递自身声音。据中国旅游新闻网消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全国31个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中,在Facebook平台开通并正在运营的账号有25个,X(原Twitter)平台有25个,Instagram平台有25个,YouTube平台有23个,TikTok平台有16个。

比起中国博主、官V的发声,外国博主发布的内容优势在于更加具有说服力、客观性,视频整体也更有亲和力、感染力。大量外国博主的内容发声,不仅可以使文旅类短视频视角更独特、内容更丰富多样,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多重因素下,China Travel盛行,当中国朦胧的面纱被掀掉时,清风自来。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旅行社入境游接待人次还不足2019年同期的十分之一。而在2024年一季度,外籍人员出入境达到1307.4万人次,同比上升305.2%,已经恢复到2019年同期数据的92.46%。

甚至出现了一些游客,144小时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他们会短暂出境停一下,再入境,刷新144小时签证,以实现China Travel 循环。

随着144小时免签的推行,在小红书,也出现了不少为外国人当导游、外国人在中国旅游的帖子。

图片

图源小红书

中国的面貌,在外国自媒体创作者的镜头下,尽可能真实地表现出来。

写到最后

在外国人来中国的信息差上,再次凸显了外国博主的重要性。

据观察,TikTok上的来中旅游行程较为重复,且有一定滞后性。多数游客首先抵达上海,体验高铁的便捷,随后便是一系列相似的打卡景点,这种现象导致不少外国游客在同一景点聚集,形成了一种“打卡热潮”。观看视频的中国观众恨不得领着博主,带着他们去看更多优秀景点、吃地道美食。

一般而言,只有那些多次来访中国的外国游客,才会进一步探索如北京、重庆、西安、哈尔滨等城市。

而在YouTube上,尽管旅游内容则相对多元,但大多也就集中在以上几个热门城市。

小红书上,虽然有了一些外国人来中攻略,但目前主要服务于那些陪同外国游客的中国人。

除了旅游攻略的稀缺,外国游客在视频中也不时反映出住宿、通信、支付等方面的困扰。早期,住宿选择局限于具有涉外资格的酒店,支付方式也难以做到无缝对接。

不过,伴随着这些问题被看到,外国人在中旅游也越来越方便。在支付方式上,如今微信和支付宝都能够绑定外国银行卡,无疑也为来中旅游降低了难度。

多次来华的博主们纷纷在视频中分享住宿和支付的便利性,这些真实的体验分享,为其他有意向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同时,这些外国博主的vlog视频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最新的旅游攻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体验中国,探索这片土地上的美景与美食。

总体而言,来华博主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外国人来华旅游的热潮。尽管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尽相同,并非所有外国人都对中国赞不绝口,也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够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但无论如何,当他们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所有的感受都是一手的、真实的、且珍贵的。

相关话题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