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用户 - 传媒 2024-05-08 13:44

新兴数字经济浪潮,AI盈利困局之下旷视科技的“硬核之路”

导语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来,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AI产业商业化落地即呈现加速的态势。将AI技术与更多的场景结合并开发出可行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在VUCA时代生存致胜的关键。旷视科技依靠全新的软、硬件协同作用新模式,帮助企业突破了软件营收的瓶颈,在疫情中迅速开展第三业务板块“智慧物流”,使企业于危难中存活,并在困境中实现了新业务的逆势增长,走出了一条AI企业未曾有过的差异化道路。

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政府工作报告》也在2022年首 次以“单独成段”的方式对数字经济进行表述,明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当前,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浪潮中,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数字企业在社会前进史上扮演的角色变得愈发重要。赛迪顾问《2021-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由AI带动行业应用综合解决方案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近年来,我国的AI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IT桔子《中国人工智能创投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泛人工智能公司达到了7362家之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

然而,盈利问题却是挡在各家AI企业面前的巨大发展障碍。当前AI产业面临着应用场景碎片化、研发投入高、市场需求差异性大所导致的低利润、高成本的盈利困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AI产业进入到了发展的低谷。我国的AI产业在经历了前期的野蛮生长与阵痛期后,目前已经逐渐走进独角兽的精英化时代,冲出竞争红海的AI巨头正在迅速崛起。如被称为“AI四小龙”的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与旷视科技等四家AI独角兽企业已经成为业内标杆,并以各自的方式引领着AI产业的发展。

作为“AI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其技术水平与发展战略一直是AI市场中的焦点,其上市注册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早在2019年8月,旷视科技就率先冲击港股上市,但两个月后却因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中而遭到港交所的问询。同年11月,旷视科技就关于进入美国“黑名单”对于投资者的风险等问题进行回应,但并没有得到港交所的认可,最终以“申请失效”告终,落魄退场。旷视科技并未就此放弃上市的目标。2021年9月30日,经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旷视科技成功递交注册。2022年3月初,上市委员会针对旷视科技两次招股说明书存在差异,且涉及敏感数据展开了二次问询,并暂停了其上市注册进程。经过两个多月的问询后,上市委员会在5月16日重新恢复了旷视科技的发行注册程序,何时正式登陆科创版,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旷视科技能够在动荡的AI产业格局中重获市场青睐,是因为其准确地把控了市场的走向,并利用业界领先的AI科研与工程实力,打造出软硬一体化的AIoT产品体系来为不同行业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旷视科技还在尝试为同行找到一个破解AI盈利困局的方向,加速AI技术在更多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持续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把握AI浪潮,及时转变

旷视科技由印奇、唐文斌和杨沐等三人于2011年共同创立。旷视科技选择的初始道路是游戏开发,并成功发行了一款在线游戏,得到了一众玩家的追捧。然而,由于初创的资源限制,游戏并未得到良好的市场推广与后期的运营,导致其纵然拥有可观的下载量,却只为公司带来了微乎其微的收入,难以维系正常的运转。

面对眼前的困境,旷视科技决定改变现状,借鉴微软依靠AI技术成功扩大市场影响力的经验,组织团队重返技术研发,深钻视觉识别核心技术。2012年10月,旷视科技推出了面向B端客户的视觉技术开放平台Face++,为企业客户提供视觉技术解决方案,AI之路正式起航。

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网络用户的数据交互速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产生的大量数据集为AI技术平台的演化迭代提供了充分的支持。旷视科技的AI技术产品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快速发展。

得益于初创团队的优异背景以及先进的产品理念,旷视科技在创立初期就得到了来自联想集团的第 一轮天使投资,在随后的三年时间内,更是接连获得创新工场与启明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千万美元级融资。

时代的科技东风与资本的偏爱,助力旷视科技不断发展壮大。

视觉技术的“天 花板”

经过三年的研发探索,旷视科技的视觉解决方案核心——“FaceID”成功于2014年完成研发。这是旷视科技消费物联网业务中的一款基于人脸识别的金融级KYC验证服务技术产品。同年,旷视科技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合作。旷视科技以“FaceID”为核心技术基础,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提供智能身份验证方案,以帮助后者提升支付信用服务质量。

在2015年3月16日的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阿里巴巴的负责人亲自为德国总 理默克尔演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人脸识别支付,并当场识别了自己的脸来购买了一张邮票,且整个过程用时仅几秒钟。这一技术基础便是来自旷视科技旗下的“FaceID”,旷视科技自此名声大噪。

此后,阿里巴巴不断向旷视科技注入资金,以帮助后者加快技术的研发,双方的合作也愈发紧密。蚂蚁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分别成为了旷视科技的第 一和第二大股东。在拥有了支付宝的成功案例后,旷视科技在云端人脸识别技术方向的进展也愈发迅速。至2018年,包括小米、vivo及OPPO等通讯巨头在内,全国超过70%的安卓系手机使用旷视科技的技术方案来完成“刷脸解锁”。

然而,手机消费端似乎存在着收益的“天 花板”。2018年,旷视科技相关板块的收入仅为2.65亿元,远低于同年6.06亿元的研发投入。旷世科技旗下受到市场认可的“FaceID”,现在似乎在手机软件端走到了尽头。

此外,随着传统互联网巨头逐步进入AI市场,旷视科技等原生AI企业的领先优势在渐渐弱化。旷视科技不得不对一度坚持并花费大量资源打造的软件技术平台的前景进行重新思考,该如何打破近在眼前的“天 花板”,如何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软硬一体化,突破营收“天 花板”

共创“智慧之都”

面对核心软件技术在手机消费端的营收瓶颈,旷视科技要做出战略选择:是继续深耕手机消费端的应用场景,还是投入资源去尝试新的应用场景落地。受合作伙伴阿里巴巴的城市智能化部署计划启发,旷视科技决定将AI技术引向城市应用场景。

城市场景对于旷视科技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纵然拥有强大算法技术与AI平台,也仿佛空有一身本领,却无用武之地。旷视科技无法像之前为手机厂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一样,将技术直接带入城市场景中。参照先前为手机厂商的服务历程,旷视科技决定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技术载体,即硬件设备,并结合已有的软件技术,迈向新的应用场景,实现延展与突破。

有了新的方向和计划之后,旷视科技迅速展开了相应的开发行动,以打造出新的硬件产品。2015年初,旷视科技决定投入硬件研发工作。仅十个月后,就顺利推出其首 款智能硬件——MegEye C1全智能摄像头。同年11月,在完成了新产品发布的一个月后,旷视科技正式宣布进入城市物联网领域,“硬核之路”也正式开始。

城市物联网板块营收实现连年增长,从2017年的1.59亿元,到2020年的9.15亿元(如图1所示),迅速成长为旷视科技新的收入支柱。

打造“智慧物流”

2016年,天猫“双十一”单日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将电商市场的商业可能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这也向市场释放出一个信号——物流场景将会越来越大,物流履约系统日益复杂,物流智能设备与子系统不断增加,传统物流技术已难以应对现有的挑战。然而,这样的局面对于旷视科技来说却是一个别样的机遇。在旷视科技看来,AI能够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动力,因为AI能够不断进行学习与自我修正,当具备足够的算力与算法时,就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协同各种类型的设备以及与业务紧密相关的物流系统。

在此后的2017年,旷视科技便宣布进入供应链物联网领域,次年收购了北京小孔科技有限公司,将之更名为北京旷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物流机器人硬件切入供应链物联网业务,进一步推进旷视科技的“硬化”之旅。旷视科技还提出了新的产品理念,那就是“算法定义硬件”,即在公司的产品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将“算法—软件—硬件”三大系统要素进行一体化的整合,打造出与应用场景相匹配的硬件载体。在供应链物联网模块中,旷视科技推出了AMR机器人、SLAM导航智能无人叉车、AI堆垛机等多款智慧物流硬件。

2019年,旷视科技发布业界首 个AIoT操作系统“河图”。之后不久,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印奇宣布将公司原来的“Face++”更改为“MEGVII旷视”。自此,旷视科技从单一人脸识别软件技术供应商向多场景“软硬一体化”的布局正式成型(如图2所示)。

“硬核”之路,道阻且艰

提前布局,巧化疫情危机

2020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疫情封控之下,线下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未被满足的市场消费需求向线上转移,激增的货量则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旷视科技同样受到疫情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旷视科技新打造的第 一大业务“城市物联网”。由于受到疫情管控的影响,城市的日常运行陷入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这导致在疫情开始后的九个月,旷视科技的城市物联网板块的累计营收仅为4.61亿元,较2019年同期出现大幅度的缩水。但得益于线上消费需求的激增,旷视科技从供应链物流市场中嗅到了商机。

疫情管控造成了人力短缺,线上市场产生的巨额订单对现有的物流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影响,各大厂商提升供应链能力的需求迅速增强,此时旷视科技在前期开发的物流机器人便成为了市场中的热门选择。

首先向旷视科技提出合作意向的,是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控广州)。此时的国控广州受困于巨大的药品输送需求压力,以及人力短缺引发的仓库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提升。国控广州曾尝试依靠增加仓库面积和操作人员来提升产能,但这非但没有提升产能,还增加了成本。此外,国控广州的自动化物流中心投产已经超过12年,随着业务的增长以及疫情的影响,承载能力也达到了极限。由于物流作业的需求,旷视科技必须在不停工不重建的情况下,帮助国控广州实现智能化的无缝改造,挑战可想而知。

旷视科技派出技术团队为国控广州实施新的3A智慧物流方案。首先在国控广州的自动化物流中心设置了智能堆垛机及AI机械臂,实现了箱拣的自动化工作。在货架箱拣环节,为国控广州引入了独特的“货到人系统”,帮助其实现自主搬运的智能化作业。最后,为国控广州安装了整套智慧物流系统的核心大脑——“河图”。河图是基于一系列“领先AI算法”,面向供应链物联网打造的“机器人物联网操作系统”。运用AI技术完成了整体硬件设备的技术升级,宣告方案部署成功。在没有推倒重建,也没有停工的情况下,旷视科技为国控广州实现了数字化的升级,提升了整体的效率与仓库产能。不仅如此,此举还将在未来五年为国控广州节约上千万元的成本。旷视科技在新市场取得了初步成功。

国控广州的项目取得成功后,旷视科技在物流市场受到广泛认可。旷视科技的AI物流机器人,也开始穿梭于各大物流企业的分拣仓库,加速了货物的运输速度。2020的前三个季度,旷视科技旗下的供应链物联网营收便达到了5367万元,是2019年同期营收的两倍之多。旷视科技的“硬化”战略选择日见成效。

困局重现,构建“AIoT”求突破

订单的不断增加,意味着在疫情前诞生的“供应链物联网”在疫情的冲击下经历了又一次新生,利用核心AI视觉系统与智能机器人共同打造的智慧物流让旷视科技在疫情下实现了逆势增长。2020年6月,旷视科技决定进一步增加硬件层面的研发投入,扩张产品线。随后发布了“算法定义硬件”系列产品,包括涵盖旷视科技当前三大业务板块的中心计算机、门禁一体机、边缘计算盒与智能网络摄像头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旷视科技通过自身核心的算法技术与软件服务对硬件进行赋能,进一步强化“软硬一体化”的方案布局。历经一次次探索,其算法技术落地应用场景变得更加丰富、业务布局也更加广泛。2020年10月起,旷视科技接连发布了7大AI+智能物流硬件新品,加大硬件赛道的筹码,旷视科技的硬件更具多样化。

在这一“硬化”变革下,旷视科技在2019年便突破10亿元的营收量级,然而,与此同时,也经历着持续且大额的亏损。即便是扣除公允值变动所带来的影响,旷视科技的营业亏损也与其总营收持平,2020年的营业亏损甚至超过了其总营收(如图3所示)。

困境还不止于此。旷视科技还面临着增长乏力问题。2018年的营收增长181.19%,但到了2019年却跌至47.47%(如图4所示)。资本市场的质疑声向旷视科技袭来,旷视科技开始意识到亏损并不是最 大的问题,因为维持前沿技术所需的高额研发投入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理解。真正的问题是亏损还换不来持续的增长,这是资本市场所不能容忍的。

旷视科技开始了成本削减计划。首当其冲的,便是作为其支柱的第 一大业务“城市物联网”业务。作为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其AI算法与操作系统等核心软件技术由公司提供,而像服务器与智能摄像头等解决方案中的硬件设备,旷视科技决定通过向第三方采购或者由ODM和OEM合作厂商代为生产。然而,采购硬件设备依旧没有解决高成本问题,利润还在下滑。

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旷视科技发现难以依靠自身来实现AI产品体系的商业闭环。2022年4月13日,旷视科技公开宣布将开展“AIoT生态合伙人计划”,该计划以“开放”为根本原则,面向全国招募生态合伙人,包括区域合伙人、行业合伙人、产品方案合伙人等,力图借助生态力量来推动AI产业的商业化落地。

不仅如此,在这一新的AIoT生态中,旷视科技对自己的定位是“既明确边界,又拓展边界”。明确边界,指的是未来旷视科技将会专注于AI技术能力的提供,包含AIoT解决方案和AIoT平台等;拓展边界,指会随着合作伙伴业务边界的延伸而延伸。通过该计划,旷视科技将为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提供AI能力、AI产品和AI算法等,并结合合作伙伴的行业资源、区域资源、硬件产品及生产能力等,针对性地完善其行业洞察能力、闭环交付能力、开发拓展能力,助力合伙人从“渠道型合作伙伴”向“能力互补型合作伙伴”转变。旷视科技与渠道合作伙伴的关系将从先前的上下游供应关系,向能力互补型关系转变,以弥补旷视科技当前的不足。

旷视科技认为,“向空间要效率”将成为企业数字化变革的关键。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实现不同空间的数字化均面临着应用场景繁多、需求高度碎片化等痛点,为了适应各类AI需求场景,满足蓬勃的感知应用生态,亟需构建一套完整的“标准硬件+海量算法”的数字感知体系,以应对多变的数字信息环境。“向空间要效率”表明旷视科技试图继续提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价值。旷视科技此处的“空间”指的是将空间里的人、事、物三要素整合起来,打造成一个个数字空间。在这个数字空间中,重视人的体验、人的尊严。与此同时,旷视科技强调AIoT必须与具体场景、行业结合,这就要求AI企业与行业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共建AIoT生态,如此方能释放其真正价值。

旷视科技推出的“AIoT生态合伙人计划”,一方面是共享旷视科技的AI原生能力和合作伙伴的行业知识等。另一方面,以自身的AI算法、AIoT软硬一体化产品、人才储备等优势,与相关合作伙伴的渠道、集成、客户资源等优势形成互补,达成共研产品、共面直客、共创机遇、共享价值等共识,共同为企业空间数字化提供完整解决方案。“AIoT生态合伙人计划”的背后,是旷视科技AIoT生态合作方式、构建理念、落地姿势的转变,体现了其想通过技术、产品、能力的共享,最终实现价值共享,开启AIoT生态新未来的信心。

旷视科技希望借助生态治理加速AI技术能力的规模化拓展来突破发展的瓶颈。连年增速递减与巨额亏损之下,资本市场对旷视科技的耐心在逐步消磨殆尽,旷视科技需要尽快向资本市场证明新战略的有效性,以赢得市场的信任。

未来旷视:能否再度完成突破?

旷视科技选择“软件赋能硬件”的硬核之路,是为了突破AI产业盈利困境,摆脱资本依赖,实现价值重塑的大目标。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旷视科技还需继续前行。

“软硬”结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进入更多的场景领域,探索更多的商业化落地机遇,创造更多的盈利可能,以扭转旷视科技当前业绩日益萎靡的局面。然而,像海威康视这样的传统IT硬件厂商正尝试从“硬”向“软”转化,在守住既有市场通讯大蛋糕的同时,不断尝试开发AI技术来扩大市场影响力。旷视科技能否以一体化发展战略与传统IT硬件厂商正面竞争,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同为“AI四小龙“的其他三大AI企业也都在城市安防领域进行发力,这对旷视科技也是一番考验。

旷视科技推行的“AIoT”生态化布局正显现出雏形,它能否在AI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突破AI行业盈利困境,实现真正的突破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

林腾蛟:智慧铸就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