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用户 - 传媒 2024-03-13 11:04

特稿——中国糖尿病逆转人邹真俊博士:糖尿病不再是终身性疾病!

2023年12月,IDF更新发布了2023年糖尿病地图报告,主要内容是《糖尿病与肾病报告》,其中两项内容让人触目惊心;第 一,糖尿病人群中CKD(慢性肾病)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群高1.3-4.6倍,第二,约10%的糖尿病前期成人患者在后期进入CKD(慢性肾脏)3-4期,意味着,在成年人中,糖尿病仍然是肾功能衰竭或终末期肾病(ESKD)的主要原因。最 新数据表明,中国糖尿病确诊人数1.41亿,患病率高达12.8%,糖尿病已经成为横亘在中国大国崛起的一项巨大挑战。正是这样,2024年3月10日,本台记者特飞深圳,来到复星医疗旗下深圳恒生医院,专访包括新华社、人民网等众多媒体美誉的中国糖尿病逆转第 一人邹真俊博士。

记者:糖尿病不再是终身性疾病意味着什么?

邹真俊博士:首先,对于内分泌领域而言,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糖尿病这一疾病的定义已经被改写,甚至可以说是推翻了;其次,对于全球5亿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选择更加现在的医疗技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再服用糖尿病药物,重返健康人群;最后,对于全球制药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糖尿病药物是制药企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记者:请问邹真俊博士,您能介绍一下您作为“中国糖尿病逆转第 一人”的来由吗?

邹真俊博士:作为被国内媒体厚爱并赠与的中国糖尿病逆转第 一人,实在不敢当,让我特别汗颜与特别忐忑,“第 一”意味背负了盛名,往往成也第 一,败也第 一。在2018年底,国内第 一家媒体把我定义为中国糖尿病逆转第 一人,当时,我的确在中国属于最早传播糖尿病可停药逆转,并从事糖尿病系统化逆转的先行者,国内的糖尿病逆转专家共识定稿会在2021年5月才在北京召开,从这个时间脉络上看,我自认为与“中国糖尿病逆转第 一人”相吻合。但是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09年颁布糖尿病逆转、治愈专家共识报告相比,在糖尿病逆转领域我们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在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8%的今天,我们再大的声音也不为过,美国的糖尿病控制率已经出现拐点,而中国的糖尿病知晓率还在直线上升,而控制率却在下降!作为中国糖尿病第 一人,我自感压力重重,任重道远。

(邹真俊博士、安赤颖博士后与中国功能医学领军人物王树岩教授交流)

记者:邹真俊博士,您觉得中国井喷式爆发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邹真俊博士:王阳明心学:“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我认为这句话用在诠释21世纪中国糖尿病人高发再好不过,糖尿病说到底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健康素养太低!

糖尿病作为超复杂多因病,有DNA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维度复杂原因,因此被称为:世界 级医学难题,然而跨越多学科的障碍之后,归因一个问题:患者的认知与健康素养起到核心的作用。

首先,在糖尿病的预防上,我们的第 一道关的观念并没有形成,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扁鹊的大哥最厉害,属于上医,但是现实的困境却是,在医疗系统中营养科、体检科等是最没有话语权的,健康管理我们往往不知道属于什么科,最后全归结到体检科,体检科给我们找出一大堆身体健康隐患或疾病现状数据,但是却无能为力,从十年前人人年年体检到现在体检成可有可无的鸡肋,需求产生市场,无法满足需求失去市场。本质上还是在于不管是患者还是卫生提供服务者,预防观念上并没形成,正是这个原因,与美国相比,我们国家的糖尿病知晓率低。

其次,以欧美发达国家全球范式的西方医疗发展体系下,医药深度捆绑的“治病模式”导致了“致病模式”。糖尿病作为终身性疾病,其典型的特征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深受道法自然等东方哲学魅力加上中国中医悠久的影响,糖尿病作为典型慢性病,而非危重急症,坚持药补不如食补的中国人骨子里对西医与西药有“抗药性与耐药性”,中国人的东方哲学思维往往维度领先于西方生物化学的蓬勃发展,导致“消极”就医,抗拒药物,从而出现中国糖尿病控制率低。

记者:邹真俊博士,医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学科,糖尿病可逆转如何在大众中传播的?

邹真俊博士:2022年底,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原姚树坤副院长提案:糖尿病、高血压无需终身服药!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媒体的传播,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

其实,早在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就发布了糖尿病缓解、逆转、临床治愈的专家共识,但是,更多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医学指引,以制药厂为主要赞助方的美国糖尿病协会最终还是迷失在资本与利益堆砌的糖尿病制药厂的“糖衣炮弹”中,正义的声音泯灭。

然而,顽固的利益终有瓦解之时!正义在西方医学发达的美国不能彰显,在遥远的东方国度,真理得到了伸张。正是东方哲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的双重构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民意推动了指南的进步。不愿意吃药打针,希望把糖尿病治愈,患者的需求诞生了类似深圳焕然新生集团这样的先进健康管理机构,2018年糖尿病逆转就开始在中国进入现实健康管理应用。2021年5月,中国2型糖尿病逆转专家共识定稿会在北京召开。基于现实的语境与利益的妥协,2021年10月,正式发表的指南淡化了“逆转”而仅仅局限于“缓解”的定义。

糖尿病不再是终身性疾病换言之就是不需终身吃药!这对1.41亿中国糖尿病人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但是,困扰民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不吃药还能吃什么?

记者:邹真俊博士,糖尿病定义改写了,都有哪些关键性节点?

邹真俊博士:知名摇滚歌手崔健声嘶力竭地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得太快。

我想起中国工程院樊代明副院长说起一个有趣的事情,樊代明院士从当兵开始空腹血糖就在7mmol/L:临床的标准是6mmol/L就是高血糖,幸好那个时候不查血糖,不然人民解放军就丢了一位将军。

从终身吃药到可停药逆转,这本身并非人类对糖尿病新认识推动临床指南的修订,而本身来源于疾病临床治疗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其中,人类两个关键的历史性节点,把人类3500年古老疾病——糖尿病,终于送进了历史长河,可谓,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1999年,胰岛β细胞去分化学说被提出,胰岛功能修复成为理论上照耀人类前行的灯塔;

2019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泰勒团队在人类医学顶刊《柳叶刀》发表《了解2型糖尿病逆转的机制》。

2018年底,深圳焕然新生集团开始采用整合医学思想及技术在国内从事糖尿病逆转健康管理。

(邹真俊博士、安赤颖博士后与国际正分子医学专家成长博士交流)

记者:邹真俊博士,糖尿病定义改写了,我们不吃药还能吃什么?

邹真俊博士:是的,这就是现代医学急转直下,让人民群众不明就里的困惑之处:糖尿病不吃药,我们还能吃什么!

从主流医学的角度,糖尿病逆转的关键时间节点发生在2019年。然后在更早的时间,以功能医学为替代医学的美国已经在星罗棋布的美国诊所体系中悄然改写了糖尿病终身性疾病的定义,更早期的鲍林博士创立的正分子医学更是以旁道医学在诸多疑难杂症中呈现出掌握日月旋转的“上帝之手”,虽然以循证医学为傲的主流医学最终不得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承认与修订糖尿病逆转与治愈的医学事实。这就是医学新知与临床治疗的矛盾之处——你知道了糖尿病可逆转,但是你并不知道找谁去治疗!

固有的思维随着时间而瓦解,医学本身的思维是严谨的,结构性固化,既保护了人类自身,同时也限制了人类健康的未来。糖尿病作为一种超复杂的多因病,用单因对症的临床思维,肯定无法应对。

糖尿病的临床逆转、治愈,是人类医学哲学观上整体观上一次显著的胜利,美国正分子医学、美国功能医学、美国抗衰老医学、美国生活方式医学等临床医学新型应用在糖尿病逆转领域大放异彩。

然而,东方智慧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提供独特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致力于医学发展的宏观战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整合医学理论。

2018年底,我在中国从事功能医学逆转糖尿病,因此,被誉为“中国糖尿病逆转第 一人”,2023年,深圳恒生医院成立糖尿病逆转暨慢性病管理中心,2024年初,深圳恒生医院慢性病整合医学中心正式成立,旗下糖尿病自然疗法中心成立。

在中国,糖尿病逆转已经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这恰恰是“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所倡导的,看病就医,疾病是医生负责治疗,健康给医生就不对症了,需要交给像我一样的“健康教练”。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一句非常具有哲理的话:让食物成为你的药,而不要让药物成为你的食物!

关键我们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食物?而人体真正所需的食物,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食物还包括精神层面的食物,完整答案就是:充足的营养、避免环境毒素和重金属、丰富肠道微生物、远离食物慢性过敏源、缓解长期慢性压力。

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典型特征,高血糖的身体指征背后往往代表了身体激素水平紊乱,糖脂代谢失衡的背后是长期慢性炎症导致氧化压力应激与线粒体功能不足,面对环境的改变,改变基因表达,重建内环境稳态系统才是糖尿病逆转的“固本培元”之道。

糖尿病要逆转,首先要打破有病必须吃药的固有观念,同时也要破除有病坚决不吃药的观念。我从五年的临床实践中告诉糖友们:糖尿病逆转的前提是胰岛贝塔细胞的修复,需要整合先进医疗技术,然后转化为健康管理手段,可谓整合医学是逆转糖尿病一治就灵,而正分子医学、功能医学等自然疗法是其中的魂!

相关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