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熬夜族吗?熬夜族经常秉着“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直爽”的原则,每天不到半夜不睡觉,曾在无数个美好又寂静的夜里,玩游戏、看剧、吃夜宵……
近日,一则 #睡前玩手机 8 分钟兴奋超 1 小时# 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据报道显示,一项医学研究发现,视神经细胞只要受到蓝光 8 分钟刺激,就会让身体持续兴奋超过 1 小时,造成生物钟的混乱。对此,长轻心理疗愈师马超彦提示,睡前过度使用手机,会使人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延迟、睡眠质量下降等问题。要知道手机本身是一种发光的设备,对睡眠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视网膜受到过多光线刺激,特别是手机屏幕这种蓝光的刺激,可能会严重影响视网膜的感光作用,导致褪黑素受到影响。经科学研究发现,所有光谱里,蓝光对褪黑激素分泌影响比较大。
那么,如何摆脱睡眠困扰,有效睡眠呢?对此,长轻心理疗愈师马超彦建议到:
1、睡前学会放下手机等电子产品。入睡前 1 小时内,较好不要看手机或平板等电子产品。因为它们发出的蓝光会刺激我们的大脑兴奋,会影响我们的深度睡眠质量甚至导致失眠。
2、良好的睡眠环境。制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如:关掉全部灯源、拉好窗帘;换上舒适的床品;加一点助眠的气味等。
3、晚餐不宜过晚。建议晚餐在睡前3- 4 个小时完成,不仅可以让胃黏膜细胞得到更新与修复,还能避免睡前吃太饱引起胃胀而造成的失眠。
4、放松情绪。消除心理负担,保持乐观情绪,比如饭后散散步、做做深呼吸、适当冥想,释放压力保持放松状态。
5、不做剧烈运动。晚上 9 点后尽量不要做剧烈运动,如果晚上 8 点前运动,建议做舒缓的拉伸动作,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更有助于睡眠。
6、坦然接纳。有时候明明感觉已经非常困倦了,但就是睡不着,尝试“数羊”法也没有多大用处。事实上,这种方式是一种负面暗示,反而会让人更加关注失眠这件事,越发睡不着。莫不如,睡不着时就让自己努力保持清醒,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轻松方式,比如:看会书。这样做,不仅不会让自己再去想睡觉这件事,甚至告诉自己:我不睡了,那么睡眠焦虑就不会再影响自己,用不了太久,自然的疲劳感会让自己更容易睡眠。这种方式在认知失眠治疗中被称为“矛盾意向法”,即,当你努力保持清醒时,反而容易睡着。
成年人一般需要7~ 8 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才有能休息好。因此,如果一个人需要每天早上 7 点起床,前一晚 11 点建议就寝。其实,也可以尝试把睡眠当成工作的一部分去看待,做到养成好的睡眠习惯,工作效率会更高!
如果你现在正在被失眠所困扰,不妨按照长轻心理疗愈师马超彦的建议去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当然,有些失眠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试了没有效果,且失眠频繁,建议去医院做检查,或者咨询专业机构帮忙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