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用户 - 传媒 2024-06-14 11:01

甲小姐对话海纳AI梁公军:AI 2.0核心就是“打穿、打穿、打穿”

进入AI行业的打开方式分几种?

几天前,甲子光年张一甲发了一条朋友圈,问了上述问题,得到了64条回复,数据分布如下:

1.VC输血:8

2.API收费:11

3.互联网模式如freemium或广告:11

4.软硬结合卖有溢价的硬件:12

5.网红电商:2

6.打赏和新SaaS:8

7.卖:4

8.大厂以极低成本输出AI能力但靠投资等闭环:7

9.其他:1

每个人的选择几乎都会被过往的认知经验所困,或许人工智能的最终出路并不在这些选项中,但一个大趋势是:每一轮技术变革,技术对场景的穿透力都越来越强,对人类工作的替代越来越彻底,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回看整个互联网时代,从信息上网到O2O,从技术辅助到全自动替代,处处可以看到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进化。

本次对话的主人公,海纳AI创始人兼CEO梁公军,便是从草莽时代走来的一位互联网老兵。

梁公军于2001-2005年担任微软技术顾问;2006年创办鲜果网(曾是国内最 大的个性化资讯产品,3000万App用户);2015-2019年,梁公军与微软同事共同创办太极天使,四年间投资30多家“SaaS+AI”初创公司。

在梁公军转型投资人的同一时期,他用2个月时间几乎垄断了市面上常用单词的“.AI”域名,后续很多AI公司的域名都是从他手里购买。“这种时候一定要打闪电战,本质上是赚认知差的钱。”梁公军告诉「甲子光年」。

如今来到AI2.0时代,以“闪电战”见长的梁公军却决定走一次“窄门”。

2019年初,梁公军与微软副总裁Azure AI Research曾南山博士共同投资启动海纳AI。创办五年至今,中国用工量最 大的8个行业的Top3头部集团绝大部分均已使用海纳AI,如顺丰、沃尔玛、瑞幸等,每个集团每年面试10万-100万人,均通过海纳AI完成。

梁公军认为,AI2.0时代核心就是“打穿”,即“革命性替代人工、全集团全量使用”,而不只是辅助性地、小规模地试点使用。只有打穿了,客户才会长期持续买单。

近一年来,梁公军深切感受到趋势的力量。“过去BD一个500强集团要用一年,现在只用1个月。”

但“AI招聘”的外壳背后,梁公军有一个更大的宏愿,他希望用AI打造各行各业的用人标准,构建人才准确就业平台,帮助每个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只是,“就业”二字背后,是无数鲜活个体的人生,梁公军身上背负的,不止一家公司的重量。

本文,甲小姐对话梁公军。

谈选择:“我非这件事不可,这件事也非我不可”

以前我们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成功BD一家500强公司,现在BD一家500强企业,基本只需要1个月左右。

甲小姐:你完整经历了1997-1999年PC互联网兴起到2011-2012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的过程,现在又一次站在AI浪潮的起点,你有哪些判断?

梁公军:回看国内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周期,基本上是12年、12年又12年。

第 一个12年,我在新浪,公司从不到100人很快发展到1000人,一年多就上市了,后来又去了微软;进入第二个12年后,我自己作为操盘者做鲜果,感受非常鲜明,之前想拿到很多优质资源会很费劲,但那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你只要跑到前面就能很轻松拿到这些资源。

这两个阶段非常疯狂,整个社会最 优质的人才、资金和资源都快速涌入互联网领域,尤其加速向各赛道种子选手集中。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过去12年,AI浪潮来临。我的判断是,在2024-2025年期间,会跟过往的那两次周期一模一样。在未来一年左右的窗口期内,各个细分领域将涌现出一大批流行应用,甚至是超 级应用,这些头部应用在未来的10年将成为大大小小的巨头。

甲小姐:AI招聘的tipping point已经到了?

梁公军:到了。

AI招聘在过去五年发展非常慢,和过往十年大部分to B企业一样,很难做到营收过亿,因为没办法规模化,爆发点无法来临。但现在AI面试的爆点已经到了。在这个领域,专注于单点场景、已经完成PMF(产品市场匹配)的公司会在未来半年内率先脱颖而出,它们已经走过了从0到1、从1到5的成长过程。接下来会迎来5到10、到100、到1000的快速爆发。

甲小姐:这个变化何时发生?

梁公军:去年开春之后,市场情绪变化很明显。以前我们需要用一年才能成功BD一家500强公司,现在越来越多的500强公司主动找到我们。我们不再需要自己教育市场,现在BD一家500强企业,基本只需要1个月左右。相信不久的未来,海纳AI面试官会快速成为各大公司的标配。

像过去几次技术革命一样,这次AI2.0引爆点依然是单点场景,各个关键单点依次纵向打穿,进而连点成线、引发横向流程的变革。

甲小姐:你在2015-2019年做了四年投资,这段经历对你现在再次创业有帮助吗?

梁公军:创业是一个可习得的技能,有内在逻辑和方法论,我在做投资副驾驶的时候对创业的认知更系统,更有全局观。投资人是空中部队,以上帝视角从上往下看创业市场,能看到更多创业样本,就有更多的样本来校准对创业方法论的认知。这和训练大模型一样,样本量大,数据量大,就会训练出更好的模型。

甲小姐:AI的hype足够大,为什么不接着做投资,直接享受不同行业的红利?

梁公军:我认为直接下场做海纳AI的选择更好。

2016年我系统研究了人力资源行业,把行业拆解成300多个细分环节,其中,招聘拆了37个环节。

发现两大问题:第 一,服务碎片化;第二,人效极低。追索到最后,关键原因是,人才和岗位作为行业最基本的单元并没有被很好地结构化量化,进而标准化,导致人才的培养和流动的每个环节都只能依靠不同人的主观判断,没办法做大规模有效准确处理。

我们都知道,一个有效的、大规模的商业体系,其基本单元最 好是结构化量化、标准化的。再者,万事人为先,所有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各行各业的第 一驱动力是人才。

所以,我们在2019年2月份,决定直接下场做海纳AI面试官,用AI打造用人标准,和行业伙伴一起构建人才准确就业、准确培训的体系。这件事做好了,无论对每个人,还是对企业、对社会,都价值极大。

甲小姐: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为什么all in的是海纳AI,而不是其他项目?

梁公军:因为海纳AI最有可能做成一个生态系统。过去几十年,最顶 级的公司,如微软、谷歌、华为、小米等,最终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我们也有机会。

甲小姐:海纳AI就是你的the one,the right?

梁公军:非常准确。我一直在提“The Right”这个概念。2023年10月我们公司才31个人,现在已经68个人,可能很快就会到100人。我一直在以“The Right”为锚点去找人——我非这件事不可,这件事也非我不可。

海纳就是你此时此刻命中注定最该干的事情,你就是海纳此时此刻最适合的人选,彼此互为“The Right”。

谈竞争:“AI2.0的核心就是在某个单点场景真正‘打穿’”

“革命性替代人工、全集团全量使用”,是AI2.0时代打穿2B场景的核心指标。

甲小姐:AI面试的渗透曲线是什么?

梁公军:AI面试和过去十年AI客服的发展轨迹会比较像。

刚开始只有大集团使用AI客服,现在哪怕只有几个人的公司都会使用AI客服,挂在自己的官网官微上提供7*24小时的服务;刚开始国内有近1000万客服人员,现在可能也就200-300万,简单重复的工作都被AI客服替代掉了。

AI面试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现在只有大集团使用,未来哪怕很小的公司,都会使用AI面试,挂在自己的官网官微上,替代以前官网的“招聘”频道。

在这个过程中,AI面试的渗透率和渗透快慢,取决于是否能把这个场景真正打穿。

甲小姐:怎么定义“打穿”?

梁公军:革命性替代人工,全集团全量使用。

也就是说,客户完全信任AI面试的结果,不需要每次AI面试都再由人工审核一遍;在准确度、信效度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全集团全量长期使用AI产品,而不是只在几个子公司试点。

比如我们在为顺丰等集团服务时,集团刚开始也心存疑虑,试点很久,直到拿到足够的数据证明准确度和信效度后,才决定全集团全量使用海纳AI。

如果这样的灯塔客户都没办法全量使用,整个行业是没办法打穿打透的,最终做出来的,可能就是一个鸡肋产品,大家都只是尝鲜、少量试用,无法形成大规模长期价值,和过去10多年AI1.0时代很多鸡肋产品一样。

甲小姐:“打穿”的过程遇到哪些问题?

梁公军:最 大的问题,还是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度。而这倒逼我们必须把这个场景打穿,把AI模型的准确度和信效度做得很高。

另外,也会遇到很多噪音。比如说,有一些友商拿到热钱、以非常低的价格和我们竞争,这给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困扰。我们的做法是,坚持底线,把精力聚焦在我们的服务质量上。因为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把价格压到这么低,最终整个行业都会活得很艰难,客户也无法得到一个持续的高品质服务,所有人最终都是多输。

所幸的是,现在行业很冷、热钱很少,这样的噪音越来越少,这对我们、对行业的稳健发展都是很好的事情。

现在回看我们的坚持是值得的,有几个大集团刚开始也会选择价格非常低的服务商,但过了一年,他们发现准确度、稳定性都成问题,最后还是回过头来选择海纳。

甲小姐:“打穿”是你们的核心壁垒吗?

梁公军:是的。“打穿”的前提,就是“准”

“准”的两个支撑点,一是人才量化测评方法论,输出岗位用人模型,由我们的量化测评专家支撑;一是AI自动评估算法,由我们的AI算法团队支撑。我们的量化测评专家基本都是北师大或北大应用心理学毕业,在SHL等头部人才测评公司工作了10多年时间;AI算法骨干主要来自于微软、微信AI团队。

甲小姐:你们的产品如何定价?

梁公军:蓝领每人次10块钱、白领每人次20块钱。原来雇佣一个招聘专员每年需要10多万,每位专员一天面试10多个人,每个人面试半小时左右,各种成本加起来每人次需要100元左右,我们的收费只是线下成本的十分之一。

甲小姐:那这个定价不算高?

梁公军:是的。美国市场上做得最 好的HireVue,去年面试2000万人次,每人次面试价格大约15美元。我们的定价只是美国同行的十分之一。

甲小姐:你的客户粘性如何?

梁公军:100 %。客户使用之后,都会在第二年续购、增购。

甲小姐:如果顺丰自己组个团队,每年花几千万做AI面试系统,或者北森、Moka等HR SaaS和猎聘、脉脉等招聘平台入局,会挤占你们的生存空间吗?

梁公军:有一些公司可能会尝试,但大概率会因为自己独立做的ROI不高、最终还是选择和海纳AI合作。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打穿、打透,需要的团队DNA各不一样,需要持续多年的大量资源资金投入。

特别是这些年经济下行,大家都难过,反而有可能倒逼国内上下游公司之间形成类似美国的专业协同生态。

比如说,美国最 大的AI面试服务商HireVue已经内嵌到美国头部所有HR SaaS系统中,包括Workday、SAP、Oracle等,美国1、000公司已经有80%以上都选用了HireVue,并没有自己独立做。

我们现在和很多头部HR SaaS服务商也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合作关系,海纳AI就专注做好AI面试测评环节这一个单点,我们把这个单点做到全行业最 好,上下游的生态伙伴可以完全信任我们的服务品质、把这个点交给我们。

谈标准:“很多人强调降本增效,但我们核心是帮企业统一用人标准”

“用人标准”是一把钥匙,它体积很小,却能打开“人才准确就业、企业准确招聘”这个宝藏。

甲小姐: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认为海纳AI最牛的地方,是什么?

梁公军:面试量最 大、灯塔客户最多、AI模型最准。

海纳AI已经服务了中国用工量最 大的八个行业,每个行业的头部TOP3集团大部分都在使用海纳,如物流行业的顺丰、京东、极兔,连锁零售行业的沃尔玛、瑞幸咖啡等,以及智能制造行业的吉利、TCL、美的等。目前累计面试800多万人次,今年将新增面试1000万人次。

海纳AI将人才结构化拆解为200多个维度,4000多个行为特征,并基于最 新开源大模型,利用数亿条高质量行业数据,自炼行业AI大模型,对人才的仪容仪表、沟通表达、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心理状况、行业经验等均可自动面试测评,哪怕和美国做得最 好的同行HireVue相比,海纳AI的准确度、信效度都领先。

甲小姐:你们如何决策先服务什么行业,后服务什么行业?

梁公军:按各个岗位的全国用工量从高往低打,尤其聚焦打蓝领。2019年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前,我们把国内过往5年的就业数据做了详细拆解,把用工量1、00的岗位逐一分析。快递员、服务员、店员等排在最靠前,就先做,每个岗位的用工量都在1000万人以上。

甲小姐:你们不会横向拓展,做BPO(业务流程优化)吗?

梁公军:不会。我们聚焦把这个单点完全打穿,让上下游生态伙伴都信赖我们,把海纳AI完全融入到行业生态中,Inside anywhere。我们希望和伙伴们一起,帮助各行各业的各个岗位都形成行之有效的用人标准,帮助每个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甲小姐:你解决的不只是就业问题,而是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价值底色上,解决人与工作的匹配问题。

梁公军:我提炼了四个字:“准确就业”。

我们在过去的五年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帮助各行业头部集团一起制定岗位用人标准,统一集团各个子公司、各个门店的用人标准,提升集团的用工质量。“用人标准”是一把钥匙,它体积很小,却能打开“人才准确就业、企业准确招聘”这个宝藏。

甲小姐:十年后你最 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AI员工,因为已经不需要人类员工了,自然就不需要招聘了。

梁公军:即使未来越来越多的岗位被AI替代,从碳基员工变成硅基员工,人类也依然需要工作,依然需要面试。只不过,人类的工作会从“简单重复”或者“危繁脏重”的岗位,向上迁移到更舒适、提供更多情绪价值的高端服务业。

谈价值:“原来蓝领招聘那么复杂,水那么深”

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初步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正在给客户、给人才带来很大价值。

甲小姐:深入AI招聘深水区后,有哪些超过你预期的事情?

梁公军:有很多,比如我以前没做过蓝领招聘工作,但现场浸泡后发现,候选人和面试官的体验都很差。

候选人要千里迢迢从老家跑到大城市的劳务中心,排一两个小时的队;某个集团在深圳的招聘中心,高峰期要面试三四千人,排队甚至能排到两个街区外。面试官每天做这些简单重复的工作,也未必能全程保持良好的状态。整个过程每个人都很紧张。

这种蓝领的大规模招聘,可能还会存在一些不合规行为。这些问题很难靠管理手段完全禁止,但通过技术手段,动作留痕,能较好地规范约束。

以前我没想到蓝领招聘这么复杂。原本我们计划三年内把这事儿基本搞定,但现在已经是第五年了。

甲小姐:本来想闪电战,结果发现是长征。

梁公军:是的。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初步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正在给客户、给人才带来很大价值。

对客户,帮助集团统一了各个分公司、各个门店的用人标准;对人才,帮助候选人7*24随时随地找工作。集团使用AI面试后,候选人哪怕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都能7*24小时完成面试,体验得到很大改善,面试完成率极大提升。

甲小姐:如果一切都交给AI,未来人类的求职过程是否也会被困在系统里?

梁公军:其实每一轮技术变革的早期,都会出现类似的争论,但人们往往会牺牲部分利益来换取技术带来的更大便利。

甲小姐:我发现这拨AI浪潮中,很多人在设计技术或产品架构时都绕不开对政治和哲学的考量。

梁公军:每次技术革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冲击,我们确实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设计产品,平衡好利益得失。

谈未来:“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去年使用海纳AI面试的人数有300万人(累计800万人),2024年将新增面试1000万人。

甲小姐:现在还有哪些职业是AI面试官无法涉足的处女地?

梁公军:一些深层次的能力特质,依然需要人工专家通过深入沟通来评估。但整体看,中国8.5亿劳动人口中,绝大部分都可以用AI面试完成一面,其中基础蓝领岗位可以用海纳AI完全替代人工面试。

甲小姐:你所处的赛道背后其实是“就业”这个民生问题,目前你对经济周期的感知是什么?

梁公军:快递物流、连锁零售、餐饮酒旅等行业,面试量逐年增加;最近两年,外企面试人数大幅减少,这是众所周知的,许多外资企业都在撤离;另一个变化是制造业工人的面试量也在下降。人们的求职从制造业向城市服务业迁移的趋势明显。

甲小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躺平”。

梁公军:是的,但在大家都躺平或比较消极的情况下,总是需要有人站起来。特别是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的使命就是解决社会问题。本质上,创业者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的。现在正是最需要创业者站起来的时候,把大家组织起来,开始行动,不要躺平。多做些事情,多向前推进一些。

甲小姐:创业5年,你对未来更乐观还是更悲观?

梁公军:虽然都在说现在是经济寒冬,但我反而更加乐观,无论是对我们这个行业,还是对海纳AI这件事情。

原因是,最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还能有多难呢?我们已经经历过最 低谷,还能有多低呢?接下来,只需要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步都在上升。尤其是我们在这个漫长寒冬期,服务获得了各行业Top3灯塔客户的持续认可,团队得到了最 好的高压锤炼,市场更成熟、噪音更少。

去年使用海纳AI面试的人数有300万人(累计800万人),2024年将新增面试1000万人。今年4月份我们加入了华为出海加速营,跟随华为这艘大航母,尝试在一带一路沿线劳动密集型国家为我们的全球化集团客户提供AI面试服务。

我们相信,未来一段时间,是几十年一遇的巨大技术红利期。优质人才、资源、资金,都在加速度优化组合;各赛道的种子选手,都在争分夺秒,光速进化。

此时的1个月,要当成平常的1年来过;此时的1天,要当成平常的1个月来过;此时的1小时,要当成平常的1天来过;此时开1枪,等同平常开100枪的效果。 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相关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