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用户 - 传媒 2023-12-19 17:45

长安储能研究院:钠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材料研究获突破

长安储能研究院为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打造的研究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国家储能研究平台的多位教授科学家联合共建,专注于新能源储能技术的尖 端研究以及市场的深度洞察。我们不仅追求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还致力于在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长安储能研究院始终密切关注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前沿研究,尤其是对电池技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近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范红金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的王欢文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们运用了独树一帜的二氧化碳刻蚀策略,成功突破了硬碳在储能容量和充放电效率上的限制,为钠离子电池技术迭代提供了新的思路。

钠离子电池以其丰富的资源、卓越的低温性能、以及快速充电的能力正渐渐显现出作为锂离子电池低成本替代品的强大潜力,并且被认为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但传统硬碳材料在储能容量上的瓶颈限制了商业化进程。

解决这一难题,传统方法是在硬碳的前驱体中添加活化剂或模板剂(如MnCl2、ZnO、MgO、Zn(Ac)2、KOH等)以扩大闭孔容积,但这些办法成本高昂,部分还具有腐蚀性,不仅环境污染严重,还会增加费时的酸溶步骤,导致结构破坏和效率下降。

对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王欢文教授团队另辟途径,在基于淀粉衍生的硬碳材料中引入了二氧化碳刻蚀工艺,既放大了封闭孔隙的尺度,又提高了容量,且保持了微球的形态。这项技术使得硬碳材料的储钠容量得以大幅提升至487.6 mAh·g-1,并达到了90.56%的优异初次库伦效率。使用该材料组装的钠离子电池更是实现了高达281 Wh/kg的能量密度,展示了硬碳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巨大潜力,为其商业化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长安储能研究院认为创新与突破是储能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全球储能技术仍处在快速成长阶段,我们将持续跟进硬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应用的最 新进展,并以长安绿电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不断探索储能技术的新边界,为行业进步和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欲知更多新能源及储能行业技术科研资讯,欢迎关注“长安储能研究院”公众号,了解前沿科技成果。


相关话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站长传媒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页面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及时向站长之家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点击查看反馈联系地址)。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依规核实信息,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