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西安科技大学毕业生雷昕钰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希望我努力的成长能赶上你们变老的速度”。刷屏的同时,亦看哭了无数为人父母者。
二年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走红网络,致谢中写道“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农家子弟艰难的求学之路,以及其所折射出的中国农村真实场景亦让无数人陷入沉思。
一个时代的情感总是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上有四老下有两小”。当老龄化社会的时代涡轮,具象到一个个小家时,父母甚至自己的养老问题所带来的紧迫感和焦虑感正成为当下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似乎每个人都在担心“努力的成长不能赶上父母甚至自己变老的速度”。
当依靠个体的努力一步步向成功靠近时,却发现“回不去的村庄,接不走的双亲”正成为内心最 大的煎熬。在农耕文明与孝老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不得不面对已经或即将老去的双亲依然要在日渐凋敝的农村留守,欲孝而不能、欲养而不至。乡村的发展则是横梗在其间的最 大难题。
国之大者,聚烛成炬。不管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抑或是通过乡村振兴为“个体发展”与“亲养孝”架起坚实的桥梁,即需要国家“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等战略引领,更需要一个个心怀“国之大者”的个人或企业,将“百姓事”放在更宏阔、更长远的坐标上,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放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大算盘、出真招、见实效。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提交提案,建言“老龄化”和“乡村振兴”这两大社会民生真问题,并根据金融保险业实践,就如何有效解决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以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伴随老龄化快速发展、老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就养老而言,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亦正在持续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但对照中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人民群众养老需求,我国养老保障服务还有诸多短板和不足:
一养老金储备不足,据有关机构测算,未来5-10年我国养老金缺口将达5-10万亿元。
二是养老服务供给短缺,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缺口超过千万。
三是养老产业运营不够规范,各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不一、参差不齐,影响养老服务体验和养老产业发展。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对于如何解决困扰养老等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白涛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中给出四点建议:
一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养老金规模。建议放宽企业建立年金计划条件,将“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作为唯 一限制性条件,鼓励更多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加快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展至全国范围,适当提高缴费额度上限,考虑分档分级税优政策设计,对中低收入人群实行全程免税优惠。
二是鼓励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建议为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运营规范社会机构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养老设施改造、养老床位补贴力度。持续引导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所属培训疗养机构优先转型为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将养老机构交给专业机构经营。
三是引导养老服务产业规范发展。建议政府统筹、社会机构参与,形成可执行、可落地的全行业规范指引。强化养老机构监管,建立养老产业准入制度,设置准入门槛,对准入机构进行严格审查、持续监督,避免违法经营和低水平无序竞争。
四是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将养老人才培养列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将养老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放在就业培训、失业者培训的优先位置,开发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建立养老从业人员收入保障和从业津贴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人员供给短缺、质量不高、流失率大等问题。
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行动。“中国人寿把健康养老业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将毫不动摇坚持加快发展。”面对当下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白涛说,中国人寿在坚定做好主营主业以服务老龄化社会的同时,亦在人才培养等事关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上持续发力。
公开资料显示,在养老金储备方面,中国人寿企业、职业年金受托、投管规模合计约1.4万亿元,其中企业年金服务企业客户超3万家,职业年金在全国已完成受托招标工作的32个统筹区排名均位列第 一梯队。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业务,具有较强养老属性的年金保险积累准备金达1.7万亿元。
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陆续发起设立合计规模达500亿元大健康基金和270亿元大养老基金,已经初步形成了“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全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目前已在苏州、天津、博鳌、成都、厦门等地投资多个重资产养老项目,在深圳投资运营4个轻资产普惠型社区养老项目。
在养老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发挥集团旗下保险职业学院教育培训优势,已设立专门学院培育专业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致力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专业养老护理人才需求。
从做好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到整体养老服务架构搭建,再到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中国人寿一方面以强大的专业能力加快解决社会公众当下最急迫的问题,另一方面以责任之心推动事关根基的人才培养。毕竟,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老龄化社会问题都不是一时一事,要急、要快,但更要基础扎实。
更好发挥保险机制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需要。
但乡村要振兴,首先要能兜住底。返贫的底、发展的底、环境的底等等,任何一个维度被击穿,都是乡村振兴的不可承受之重。而作为经营风险的保险业,其市场化的风险平滑机制则注定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主力军。
就行业实践看,近年来,保险业围绕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持续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全面强化“三农”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在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保险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还面临困难和不足,特别是保险在防返贫中的作用有待强化,涉农保险覆盖面不足,乡村产业发展保障水平不高。对此,白涛在《关于进一步发挥保险功能全力服务乡村振兴的提案》中给出了建议:
一是完善保险参与防返贫工作长效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明确将保险作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要政策工具,把保险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在政策指导、资金安排、工作协调、数据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参加商业保险进行适度补贴。
二是进一步优化农险支持政策。建议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优化补贴机制,推进扩大三大主粮的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的覆盖面积。加强农业保险政策支持的准确度,动态调整省级财政奖补险种目录,完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奖补分配方式。不断完善对高标准农田、种业发展等保险支持机制,明确资金来源和各方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参保的积极性。
三是引导金融保险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推进政府与保险、银行等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更多可持续、可复制的“银政保”、“订单农业+保险”、“保险+期货”等农村金融创新试点,通过保险的增信功能,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四是加快构建农业基础数据共享机制。推进财政、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的数据开放和有效对接,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运用数据,进一步加大涉农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力度,更好支持“三农”发展。
“三农”事关国人“饭碗”,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复兴。但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以保险机制和金融优势与三农产业一起,一定可以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但所有的梦想都需要脚踏实地的践行。
中国人寿2022年涉农保险保障超35万亿元,承保超3亿人次,在全国承办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其中近80%的项目设置帮扶倾斜责任,十年来累计赔付超1600亿元......
中国人寿保险资金投资支持乡村振兴存量规模近900亿元,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1475亿元......
这是中国保险业老大哥中国人寿交出的答卷,一组朴实的数据,即是行业服务“三农”的缩影,亦是“国之大者”的担当。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出实招、谋实策、在一事一情上见真章,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百姓事。这是代表委员的价值所在,更是金融保险业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