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电子企业想要出海,常见的问题是什么?有哪些痛点?海外市场真的“香”吗?有什么办法能较大程度触达目标消费群的同时,又传播自己的品牌?VALI平台怎么帮你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出海之困
海外市场的水很深,但是也更容易养大鱼,这一点相信出过海的企业多多少少都有体会。不过出海不比在国内折腾,搞不好就会呛水,严重点的甚至会翻船。
我们从 2010 年开始进入品牌出海行业,到现在十几年,见到大大小小的翻船事故还真不少。总结起来,国内消费电子企业出海经常遇到问题有以下几种:
①产品卖得不错,但是根本谈不上做品牌
相当于从国内挪到国外,换了个地方摆摊,没办法通过品牌、渠道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②海外渠道拓展
渠道——品牌真正做到海外落地成功的,有是有,但基本是凤毛麟角。
③客户忠诚度低
国内企业一想到维护客户,头先想到的办法就是拿价格开刀。这种“只要降不死,就往死里降”的自杀式做法low到了极点,等于主动将高端市场拱手让给日韩和欧美竞争对手。越降价客户越不鸟你,越不鸟你越降价,死在这上面的中国企业真是不知道有多少。
二、海外市场“真香”吗?
说到底,为什么国内消费类电子企业都拼了老命要出海呢?答案只有两个字——“真香”!
尽管比较近几年来跟漂亮国闹摩擦,同时人力和材料成本以及产品质量上被越南追得很紧(新消息是越南外贸出口已经超过深圳),又加上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自 2009 年以来,在 2020 年头次出现负增长。
在如此多方夹击的严峻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出海热情依然不改,投资仍然持续走高, 2020 年达到1537. 1 亿美元,头次位居世界头位,充分说明海外市场对国内企业的吸引力。
特别是对国内消费类电子生产企业,如果要做大做强,必须放眼全球,出海可以说势在必行,是打造全球化品牌的必经之道。
三、海外这块肥肉“好吃”吗?
国内消费类电子企业出海成潮,归根结底,与海外市场强大的消费能力与市场潜力有关。
以消费电子产业链中具代表性的智能手机产业链来看,其全球化程度很高,中国、东南亚、南亚是主要生产地,但主要消费端特别是高端消费市场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智能手机消费 4 成以上,其中高端机型消费超过全球市场的50%以上。
生产端和消费端出现比较明显的倒挂错配现象,从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来看,尽管电子消费产品海外市场这块肥肉真的很“好吃”,但中国企业吃到嘴里的,可能连美国的零头都赶不上。
四、VALI教你怎么吃这块“肥肉”
借国内消费电子企业出海潮的东风,目前国内已有一批做出海营销比较成熟的企业,有专业的渠道与平台。比如VALI MEET,有一套自有的D·E·D(Discover·Experience·Deal)模式,帮助出海企业明确需求,快速触达目标消费群体与KOL,让中国品牌快速在海外传播。
头先步,通过VATL TALK,它是专为品牌商设计的Q&A平台,是品牌商直接了解目标市场的有效平台选择。通过行业分享会、行业论坛等,以B端客户为服务对象,围绕行业在本土发展和市场需求、政策法规解读等内容做深入探讨,为企业提供具体出海意见与建议;
第二步,通过VALI Festival,它是由VALI选品会、VALI聚划算、VALI消费节三部分组成,以各类娱乐休闲活动贯穿全场,促进品牌、经销商、消费者三者联动,专为出海企业品牌以及产品打造的线下狂欢消费节。
活动届时有众多准确的终端消费者、KOL、网红明星等到场,让出海企业以比较快的速度建立起品牌知名度;
第三步,通过VALI Club,它是渠道资源配对俱乐部,为品牌商提供准确意向采购商,为当地渠道商提供此前未接触/发现过的国内优秀品牌与多元好物。
通过个性化行业推荐、专题社交活动以及一对一高端商务配对会议,帮助中国品牌与渠道拓展本土行业人脉,建立商务连接,建立起出海企业与目标市场渠道、经销商的联系。
通过匹配比较适合企业的渠道商,使出海企业能够在海外目标市场上建立起长期合作渠道,让中国企业的品牌、产品通过细分渠道有效渗透到目标消费者与目标市场之中。
通过VALI的D·E·D模式,出海企业可以一举三得,同时实现品牌打造、产品销售、渠道建设三大目标,真正把海外市场这块肥肉吃到嘴里,而且吃得更快、更多、更好!
为中国企业服务,为世界服务,为全球消费者服务,是VALI不变的宗旨与目标。想要出海并在海外市场屹立不倒,VALI平台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