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 - 业界 2021-04-20 12:37

前NASA科学家拍到蚂蚁森林全貌,地球又变绿了!

研究地球“素颜照”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数据科学家张弓的感受是,沧海桑田。

太空时代最具标志性的照片之一,就是人类为地球的“自拍”。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59亿公里之外拍下一张照片,在一片漆黑中,地球只是一粒淡蓝的小点。

图注:旅行者1号拍摄地球画面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从这张照片获得启示:“如果再看一眼那个光点,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所有。你所爱所知的每一人、所听说乃至所存在过的每一人,都在小点上度过一生。”

张弓也经常像这样“跳脱”出来,只不过他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从几百公里的高空看地球。

当他拥有了泰坦巨人般的视角,他发现人类真的如蝼蚁一般,甚至看不见,映入眼帘的,只有宏大的自然——山川、海洋、荒漠、植被。

01

“这得种到什么时候?”

张弓曾在美国留学并在NASA作为数据科学家工作8年,主要通过卫星遥感和气象数据等研究犹他州、内华达州等荒漠化地区灌溉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回国创业后,张弓继续做起了老本行,用卫星监测地表变化,用卫星获取的大数据研究农业和生态。机缘巧合,他成为了第一个看到整个蚂蚁森林全貌的人,也是第一个从太空“检查蚂蚁森林作业”的人。

从太空看蚂蚁森林,一开始,张弓有一点摸不着头脑,反差太大了。

从浩瀚的太空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很少。但是仔细看的话,能看到蚂蚁森林。张弓说,那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蚂蚁森林种下的一棵树。

他要观测的是梭梭,这是一种小乔木,虽然矮小,却能适应沙漠的环境生长。一棵梭梭能固定10平米荒漠,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最开始看的时候,张弓内心非常疑惑,这么小的树,得种到什么时候?

出于科学家的理性视角,张弓一开始是质疑的:这么干,真的有生态效果么?

图注:蚂蚁森林9号林局部卫星图梭梭种植后画面

在他看来,人与自然共处有两个阶段:首先是“人定胜天”阶段,人想改变自然,创造更多的耕地,拥有更多的森林,结果破坏了自然,遭到惩罚;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人们意识到要和自然和谐共处,开始因地制宜地去种植植物,改造自然。

既然我们已经掌握了先进的科学和技术,能不能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实现人与自然的长期共存,“其实种树不是那么难,难的是如何长期的让这些树生长在那,而且进一步去形成一种新的生态关系,人和自然的生态关系,而不是单纯依靠企业的信用和公益感。”

02

人类为大地上绿妆

卫星,让张弓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时常会有一种抽离的感觉。

从太空看地球,大部分人类的活动都如蝼蚁一般,只有特别宏大的事才能映入眼帘。我们可以看到山川植被、荒漠黄土,并且发现它其中的变化。“在太空中看到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在地表上都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时你会知道什么叫沧海桑田。”

从2017年春天蚂蚁森林种下第一棵树,4年的时间里,他看到了什么呢?

“一开始是黄土一片,从一个个小点,汇成一条线,一横一捺,一撇一划,然后线又进一步汇集成一张网,一开始很小,跟农田差不多,后来开始横跨道路、翻山越岭,在中国大地上拼成一个图景。”

地球上从点到面的变化,成为了科学家口中浪漫朴素的散文诗。也忍不住由衷赞叹,“这个事情真伟大,我们某种意义上在改变地表的面貌。”

图注: 蚂蚁森林2号林 梭梭种植前后对比

赞叹并不能打消质疑,这是科学家“较真”的一面。他之前也通过卫星影像观测过各种防护林和固沙工程,蚂蚁森林种下的树93%分布在沿黄河省份,这么干究竟有什么不同?对此他专门去了一趟蚂蚁森林,核心想解答的就是,种梭梭干嘛?

张弓发现,梭梭的维护者是当地人,吃住都在荒漠里面。 “树已经种下两年了,为什么还待在那里?”直到当地人带他参观后,他这才知道,原来梭梭和苁蓉是一种共生关系,而苁蓉是一种非常有经济价值的药材。为了能够收更多的苁蓉,当地人离不开梭梭地。蚂蚁森林如同为当地带来了“绿色基建”,当地人凭着勤劳和智慧,就能在这片梭梭林里自己开发“插件”,在不损害生态效果的同时,带来增收的机会。

图注:张弓到梭梭地探访

“我真正震惊的是当地老乡拿出来很多采的苁蓉,热情地要送给我们。”

从天上借助卫星,到地面实地探访,张弓此前的质疑不见了,他看到了长期生态建设的根基,“如果当地人可以从这种生态恢复中获得收益,而这种收益一定会驱使他们把这些梭梭林维护得更好。”

03

“人在做,天在看。”

张弓很清楚,所谓帮大家检查蚂蚁森林的作业,其实是把人们最关心的信息,以最真实、最全景、最及时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是人类去改变自然在大地做雕刻的一个过程,而我们又通过我们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

除此之外,张弓还想为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大家得以看到蚂蚁森林的全貌,“它并不是一个小的工程,而是一个汇聚点滴形成大海的过程。”

回过头再去看,张弓对这些卫星图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他知道,那些小小的像素点,放大之后,都是一棵树,每一棵树,都源于数亿中国人每天早上在手机上获得的“绿色能量”:“通过卫星图片,看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小,一个像素,就跟一个沙子一样,但让我激动的是,我们每个人在这里面的贡献,积沙成塔,汇成线、汇成网,最后汇成一片林海。”

张弓觉得,人类和蚂蚁森林的关系,其实也像梭梭和苁蓉一样,是一种和谐共生。他在用卫星检查地面上蚂蚁森林的“作业”时,经常会想到中国的一句老话,人在做,天在看。

“大家在蚂蚁森林种树,其实也是人在做,天上真的能看到,而且未来的10年或者几十年,我们做的东西真能看到它的生态效益。那个时候真的是人在做了多久,天就一直看了多久,最后我们自己能够回报多少,我们自己心里都知道。”张弓看着桌面上的卫星模型,眼里带着光。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这天,蚂蚁森林要在陕西延安宜川县的壶口瀑布边种下6万多棵侧柏,这是3月初全国网友为“保护黄河幸福林”共同浇水的成果。张弓也想去看看,从树被种下,到用卫星“回访”,这位数据科学家,想在更长久的时间里,一直记录中国大地变绿的全过程。

相关话题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