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之家 - 经验 2020-06-24 16:26

美国版“钉钉”Slack是如何在短短5年内从0增长到1000万用户?

不管国内外,线上办公领域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国内有企业微信和钉钉,国外有Slack、微软Teams以及Zoom。此前,站长之家报道了Zoom的成长故事,具体可点击《Zoom为何能火遍全球?扒一扒这款视频会议软件的创业史》一文查看。本文将跟大家分享美国版“钉钉”Slack同样令人惊叹的增长故事。

Slack类似于钉钉或企业微信,该公司成立于 2013 年,是一款企业协作应用,集合聊天群组、大规模工具集成、文件整合、统一搜索功能为一体,成为分散的沟通方式的聚集中心,在工作场景中实现信息聚合。

这家公司的增长战略使其无需早期销售团队就赚到数十亿美元。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Slack原先只是如今已经关闭的MMORPG游戏(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Glitch下衍生的一个小项目。

孕育于一个失败游戏项目

从 2009 年开始,Flickr的联合创始人斯图尔特·巴特菲尔德和他的公司Tiny Speck就致力于开发游戏。

他们的重点是创造一个让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幻想的世界。正如巴特菲尔德自己所说:

“我们在多元化娱乐生活中得到的那些快乐时刻,比如演奏音乐、打高尔夫球、玩文字游戏—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好的部分。”

Glitch在两轮融资中筹集了超过 1600 万美元,并正在向市场推出一款独特的MMORPG。然而,即使有充裕资金,Tiny Speck也无法获得足够的吸引力和新玩家。

与当时其它的MMORPG不同,Glitch是非暴力的和超现实的,因此不能吸引当时MMORPG的主流用户群体。

当然巴特菲尔德最终的成功并不是来自这个游戏,这是后话。

2013 年——Slack前身诞生

在Tiny Speck的发展过程中,巴特菲尔德的团队遍布纽约、旧金山和温哥华。为了能更好的沟通,他们最初使用IRC (Internet Relay Chat),然而当他们需要更多协作功能时,却发现IRC并不支持。

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自己发明工具。

最初,巴特菲尔德并没有打算将其商业化,后来他意识到手中不仅仅是一个内部工具时,他的重心从Glitch转向了Slack。

为了不断改进产品,Tiny Speck需要更多的用户。巴特菲尔德和他的团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询问他们的关系网,并请其他公司的朋友帮忙。

巴特菲尔德表示,“我们通过‘连哄带骗’其他公司的朋友们试用这个系统,并给出反馈,最初可能有 6 到 10 家公司是这样发现的。”

例如,对于Rdio来说,Tiny Speck最初是一个小团队,但后来扩展到更大的团队,最终扩展到公司的其他部门。在一个更大的团队中测试产品的经验让巴特菲尔德能够调整并做出改变,以适应更大的团队。

这些变化促使Tiny Speck最终公开发布。

2014 年——更名Slack

虽然只是一个测试版,但巴特菲尔德并不甘心Tiny Speck就局限在一个小用户群中。于是他利用自己的经验来扩大最初用户群。

最有趣的是,这并不是什么花哨的增长技巧。

纯粹就是靠公关。

在媒体的推广下,他们鼓励人们通过邀请加入Tiny Speck。仅在第一天,就收到了 8000 个请求,随后几周,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5000。

在发布后的几个月里,Tiny Speck正式更名为Slack技术公司。

随后,Slack在其C轮融资中筹得 4280 万美元,而上市仅几个月后,该公司就拥有逾 6 万名日活跃用户和1. 5 万名付费用户。

Slack正是靠着这笔额外的资金和最初的几千名用户,它开始攀升到数百万。

开始成长之路

Slack表现不错,但要想实现远超预期的增长率,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尽管Slack已经创造了自己的“市场”,拥有先行者的优势,但仍需要像普通公司一样成长。

下面是导致Slack在令人难以置信的成长阶段取得成功的主要关键因素。

  1. 北极星指标(North Star Metric),是指在产品的当前阶段与业务/战略相关的绝对核心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闪耀在空中,指引团队向同一个方向迈进(提升这一指标)。
  2. 完善用户体验(Onboarding:是新用户引导流程,是刺激用户激活的增长手段之一)
  3. 通过免费增值和定价实现增长

完善用户体验

从第一天起,完善用户体验就成为了Slack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要听取所有用户的反馈,以确保产品达到预期效果,最重要的是,具有用户粘性。

因此,Slack必须说服团队去学习如何让产品变得有粘性。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困难的是让产品工作得足够好,一次说服一个人转而使用它,我们必须说服的是一整个团队”。

考虑到这一点,Slack的测试期是用来创造内容来解释Slack做了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打算做什么。这包括团队管理员的资源。

Slack还致力于拥有一个简单但很棒的UI/UX

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让产品变得非常直观,让用户可以在没有任何真正指南或指导的情况也懂得使用。

北极星指标 (NSM) —2000 条消息

NSM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例如Airbnb的NSM是晚上预订量,而Facebooks是每日活跃用户(DAU)。巴特菲尔德知道,为了让Slack实现指数增长,需要找到自己的NSM指标。

尽管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定性反馈上,尤其是在测试期间,但并没有花很长时间就找到Slack的NSM。

这个指标既不是用户数量也不是收入,而是用户端发送的信息。确切地说是 2000 条信息。

Slack团队发现,他们用户团队发出了大约 2000 条信息,才看到了Slack的价值和潜力。

但让他们震惊的是,不管其他因素如何,用户在使用Slack发送了 2000 条信息之后,93%的客户仍然继续选择使用Slack。

通过定价和免费增值模式实现增长

尽管这是一种常见的定价策略,但许多较旧的SaaS公司并没有提供免费增值模式。

然而,Slack通过关注数量有限的功能特性,而不是赢得团队支持的关键特性,并很好地执行了它。

如果一个功能在团队中很受欢迎,那么Slack的付费计划就非常便宜,经理们可以只为他们的团队购买Slack服务,这样就更容易突破组织,尤其是在企业层面。

因为Slack一开始是免费的,所以团队中的一名成员很容易就会选择使用,接着发生连锁效应,带来整个团队的用户。

2016 年——Slack成主流

Slack的日活用户自2014- 2016 年开始以来,一直在增长。

然而,Slack知道他们不能简单地依赖其核心功能作为赢得和保持业务的方式,而是需要进一步创新。

于是,Slack开始发展自己的机器人和App生态系统,进而创建“现代协作生态系统”,并让用户群(尤其是开发者)感到满意。

例如,Slack的开发者关系主管Amir Shevat制作了Protobot。

在Slack应用程序目录中发布的Protobot可以帮助用户在Slack以及其他社交通讯平台,如Facebook通讯平台上教授、测试和快速部署聊天机器人。

它启动了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生态系统,允许Slack增加其软件的功能,并最终加入机器人制造商组成的社区中。

另一个例子是,Slack成立了一个 8000 万美元的风险基金,专门围绕APP成立。该公司已经斥资 200 万美元资助了开发基于Slack的APP的公司,每家公司通常会获得约 10 万美元的奖励。

这些举措帮助Slack进一步发展了一个由机器人和APP开发商组成的社区。

2019——IPO,用户破 1000 万

2019 年 6 月 20 日晚,Slack 正式登陆纽交所,当时参考价格定为每股 26 美元,估值达157 亿美元。

如今,Slack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这意味着它的业务将受到更多的审查。截止发稿时间,Slack总市值为 191 美元。

2019 年 7 月,Slack 上市后不久用户达1000 万,而Teams 宣布自家平台的日活用户已突破 1300 万 。

随着微软Teams的发展,意味着Slack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自己的社区,与微软的企业生态系统产品相匹敌。

注:文章编译自medium,原文标题《How Slack Grew From 0 to $17 Billion in Only 5 Years

推荐关键词

24小时热搜

查看更多内容

大家正在看